棚改项目涉假造假长达五年!
88名公职人员被追责问责,9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!
棚户区居民期盼的民心工程,为何成了一场被蒙蔽的骗局?公职人员连续五年,以短期政绩之名,行弄虚作假之实。2012至2017年间,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多部门与私营企业主的暗箱操作,究竟是如何虚报骗取、挪用国家棚改资金的?
事件回顾:造假背后的权钱交易
2012年12月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(危旧房)改造的通知》,进一步扩大了我国棚户区改造的范围。湖南省有关部门调查发现,在2012年至2017年的五年间,洞口县的多部门公职人员,从决策层到执行层,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。他们与部分私营企业主相互勾结,利用手中的权力和信息优势,通过虚构安置补偿户、用已建成的商业地产项目虚报棚改项目、以棚改名义搞周边配套建设等方式,虚报骗取套取挪用国家棚改补助资金。
这些资金本应是用于改善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、提升城市面貌,却在实际操作中被层层盘剥,最终落入个别官员的腰包。2024年9月14日,湖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,依规依纪依法对涉嫌违纪违法的88名公职人员进行严肃追责问责,对14名涉嫌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采取留置措施;公安机关依法对9名涉嫌违法犯罪的私营企业主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
洞口县棚改项目具体存在的问题
串通投标、受贿行贿 破坏市场秩序
官方通报指出,涉案的洞口县立新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立新、洞口县楴燃置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肖东等9名私营企业主涉嫌串通投标罪、诈骗罪、利用影响力受贿罪、行贿罪,已被司法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
从社会经济层面来看,这种行为直接侵蚀了公共资源分配的公正性。招标投标制度本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、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,而陈立新等人的违法行为却使得这一过程被操纵,优质企业可能因不正当竞争而失去机会,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,甚至可能引发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现象,长期以往将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。
对于行业发展而言,串通投标和行贿受贿行为破坏了行业风气,加剧了行业内的腐败现象。它不仅削弱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,还导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放缓,导致诚信经营、注重技术研发的企业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难以获得应有的回报。
环境整治代替棚户区改造 忽视群众需求
棚户区改造旨在通过安置房建设和货币补偿两种方式,有效改善居民居住条件,促进城市面貌更新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据媒体报道,2015年至2016年,洞口县未走审批备案程序,擅自将10个棚改项目5079户中的2077户安置房安置、1296户货币安置调整为环境综合整治。此举不仅偏离了棚改项目的初衷,也忽视了群众对实质性住房改善的迫切需求。
这种变更项目实施方式的行为,一方面是出于成本控制以及短期政绩考量。按照当时的拆迁补偿标准和建设费用,县财政需配套资金超1亿元,地方财力难以承担,最终变成搞变通、打折扣。试图通过相对简便的环境整治来替代复杂的住房重建工作,完成相应的政绩考核;另一方面,也反映出洞口县政府项目规划与管理中的不透明与随意性,缺乏与群众充分沟通和有效反馈的机制。其结果,正如洞口县高沙镇中和社区住户所反映的那样,本应得到修缮的破旧木房依旧破败不堪,而棚改资金未能精准对接到真正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群众手中,导致资源错配,社会满意度低下。
申报、验收环节漏洞百出 缺乏监管
除项目实施环节外,当地棚改项目申报、验收等环节也存在大量漏洞。综合媒体报道,洞口县部分棚改项目存在申报资料缺失、未按程序报建违规开工、验收记录与检测资料不全等问题。申报环节的不规范操作直接影响了项目的合法性与可持续性。申报资料的缺失,不仅反映出项目准备工作的粗糙与草率,还体现了对政策法规的漠视与规避。未按程序报建便违规开工,为项目后续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。这不仅可能损害居民的切身利益,还会对政府的公信力与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。
洞口县棚改项目核查整改 引入群众参与机制
自2024年3月19日以来洞口县委、县政府成立由县委书记、县长任双组长的洞口县棚改项目核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,对全县2010年以来的9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分三批开展全面核查整改,共发现各类问题共计633个。这一举措,无疑是对棚改工作的一次“大体检”
截至9月10日,已整改到位620个问题,整改率高达98%。对于剩余的13个未整改到位的问题,主要涉及规划调整、土地审批等复杂环节,相关部门正通过司法程序积极推进,力求彻底解决问题。
湖南省的迅速响应与全省范围内的排查整改行动,将这一事件的影响扩大到了全省层面,通过立案调查来深入剖析问题根源,对涉嫌违纪违法的官员进行严肃审查;同时,依据党纪国法给予相应的政务处分,以示惩戒;对于情节严重、构成犯罪的,则坚决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。这一系列严厉而有序的措施,不仅彰显了政府对于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零容忍态度,也向全社会传递出了强烈的警示信号。
责编:昝妍;编辑:陈令美
我要合作(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)
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